孔雀鱼白点病会传染吗?
会的,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体是一种寄生在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寄生虫-小瓜虫,因为形状像一个小西瓜,所以叫小瓜虫。 小瓜虫属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和我们比较熟悉的寄生虫蛔目的蛔目是近亲。 由于线虫纲的寄生虫普遍对水温适应力强,所以这种病又称为温度病,在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而在寒带地区一般发生在温暖的春季和秋季。 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鱼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白色斑点(病灶处),病鱼体表皮肤轻度凹陷、发僵,用手触摸感觉比较粗糙,有白色点小斑。
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加注意的话,这些小白点可能会很快扩散至鱼的全身,使鱼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的霜状分泌物并逐渐萎缩,此时鱼的体表就会变得凹凸不平,十分粗糙,皮肤可能破损而露出鱼骨,严重的话,会造成死亡,特别是幼鱼死亡率高达10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瓜虫的感染率和发育程度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密切相关。当水中含氧量低时,小瓜虫的幼虫会很快钻入水体的底泥中,利用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孵化,从而避免了幼虫在水体中窒息而死;而当水中溶氧高的时候,小瓜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停止生长。
在28℃时,小瓜虫幼虫在含氧量3毫克/升的水中可存活6个小时,在含氧量为1.5毫克/升的水中只能存活4分钟。保持水体中充足的含氧量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所以,当我们发现鱼缸中有患白点病的鱼时,及时换掉三分之一以上的水体并增加氧气含量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成鱼患病,我们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如使用呋喃西林药浴,每天一次,每次5-10秒,体质比较好的成鱼用药剂量可以减半;对于体形比较小的小鱼则不建议用药物浸泡,以防出现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