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怎么辨别?
一、孔雀鱼 孔雀鱼(学名:Paracheirodon similis),又名五彩鲤鱼、彩虹鱼、孔雀花鳉等,属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花鳉科(Poeciliidae)。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和圭亚那地区,20世纪初引入美国,目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是热带淡水鱼的一种,体长4~6cm,体重小于1g,体型侧扁,呈长椭圆形,背部弧线明显;口小,端位,上下颌各有3列细齿;
全身鳞片细小,全身色泽变化多,由淡红、粉红、蓝绿、橄榄色逐渐过渡,背鳍与臀鳍延长的血红色条纹在尾部互相交错、相连或分开成扇状排列;腹鳍和胸鳍各有一条黄色条纹,从第二背鳍开始有一列黑色纹理纵贯全身。 在不同光线下,颜色会有较大区别:光线良好时,体色艳丽多彩,背鳍、臀鳍条状的红斑清晰而明显;光线较差时,颜色黯淡无光,仅凭外形特征难以分辨雌雄。 主要生活于水生植物丛生的大中型水体中,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阴怕光,喜欢在水流缓慢、富含腐殖质的池塘边、溪流中、湖泊沿岸活动,有时也可进入河流中游和海洋。
二、孔雀鱼的分类
根据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的不同,孔雀鱼有以下4个品种: (1)原始孔雀鱼(P.s.):亦称基部孔雀鱼,为最早培育的孔雀鱼品种之一,体色鲜艳多彩,体形较小; (2)短尾孔雀鱼 (P.s. brevicauda):也称尖尾孔雀鱼,体长在7cm左右,比基部孔雀鱼短,且尾巴很短; (3)长尾孔雀鱼(P.s. caudata):又称圆尾孔雀鱼,是培育时间最长、最具观赏价值的孔雀鱼品种之一,体长在8~10cm,雌性成鱼腹部较膨大,雄性则较为瘦长;其尾柄较长,尾鳍宽大,且呈圆形;
(4)双色系孔雀鱼(P.s. bicolor):又称双色孔雀鱼,是近年新开发的杂交品种,色彩丰富美观而又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受到大众喜爱。
三、孔雀鱼的生活习性
1.行为习性 孔雀鱼活泼好动,性情温和,胆小机谨,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较大,当遇到危险时会表现出“避强”特性,迅速游向安全地带。 当雌雄成鱼在一起时,会表现出一定的领域意识,出现争斗现象,此时应将其单独饲养,待和谐后再行混养。
2.食性习性 孔雀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天然饵料主要有水蚤、轮虫、草履虫和藻类等,也可适量投喂煮熟的蛋黄、面条、饼干等人工饲料。
四、孔雀鱼的繁殖
1.繁殖设备 用于繁殖孔雀鱼的容器可直接使用塑料鱼缸,规格为50 cm×30cm×30cm,底部铺入10cm厚的沙石,上面种植水草。由于孔雀鱼是洄游性的鱼类,因此在缸中要设置假山和水渠,以模拟其自然生活环境。并置入电灯泡2个,照射强度约为40瓦,防止小鱼偷吃及母鱼产前产后情绪波动。还需要备齐加热棒、搅拌棒、气泵、过滤器以及其他消毒药剂等工具。
2.繁殖技巧 孔雀鱼繁殖没有特殊的技巧,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①选择体质健壮、体态丰满、颜色鲜艳的雌雄亲鱼进行繁殖;
②准备好合适的产卵器皿,一般为口径6~8厘米、高9厘米左右的玻璃瓶,确保其内部空间足够,并用纱布包裹瓶口,以防卵子和鱼卵外泄;
③把经清洗消毒处理过的产卵器皿放入鱼缸内,并将之置于暗处;
④观察亲鱼是否已经开始产卵,当看到亲鱼追逐、将卵膜覆盖在鱼卵上时,应及时将受精卵捞出,置于另一容器中进行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