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变白怎么处理?
“鹦哥”又名“鹦嘴鱼”、“红剑鱼”、“七彩神仙鱼”等,属热带鱼类,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和非洲,喜群居,性情温和。其全身披有鳞片,颜色美丽,头部和背部呈青黑色,腹部及身体两侧为银白色,背鳍、胸鳍、尾鳍的基部为黑色,各鳍条上均有一黑斑,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的眶纹,喉部有一白色斑点。雄鱼的背鳍和腹鳍较长,且末端尖,雌鱼的背鳍和腹鳍则相对较短。 红箭鱼体长约15~20cm。
一、红箭鱼的食性:红箭鱼属杂食性鱼类,在天然环境中主要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为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藻类等。人工饲养条件下,红箭鱼食谱已大大扩展,动物性食物包括血虫(摇蚊幼虫)、水蚯蚓、丝蚯蚓、黄粉虫、面包虫、动物内脏肉糜等,植物性食物除上述之外,还包括青菜叶、胡萝卜、马铃薯、西瓜皮、苹果泥等,当然最好配合人工专用饲料。
二、养殖要点:由于红箭鱼体质强健,抗病力强,对水温、水质要求不严格,故适宜在大中小型鱼缸中养殖。但应注意,如果将大小相似的品种混养,在打斗过程中可能将对方咬死。另外,红箭鱼喜欢新水,不喜欢老水,所以换水量一定要控制好,不宜过多或过少。最后还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红箭鱼对温度适应能力强,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发育,一般控制在24℃—30℃之间为宜。
鹦鹉鱼的色彩艳丽,是水族界的一朵奇葩!但是由于鹦鹉鱼在生育成长过程中使用了激素,及人工喂养过程中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鹦鹉鱼常常发生掉色、白化等现象,这无疑给饲养鹦鹉鱼的我们造成极大的困扰!
鹦鹉鱼变白初期症状其实非常好辨认,一般发生在嘴巴及尾鳍基部,鱼友常称之为嘴白。出现这种现象时应立即加大饲养容器里水的换水量,或者将生病的鹦鹉鱼转移到救治容器中进行救治,施以提高水温、内服抗生素及改善水体水质的药物为辅助治疗。一般几天之内嘴白的症状就会停止扩散,慢慢得以痊愈。
对于中后期的鹦鹉鱼变白现象,鱼友习惯称之为脑白。脑白的鹦鹉鱼嘴部及尾鳍基部基本上全部白化,甚至从嘴部开始整个脑袋都变白。出现脑白的鹦鹉鱼一般体质较差,因此救治的时候应单独将患病的鹦鹉鱼放到救治容器中,救治容器中药素浓度应比正常浓度略高(例如5升的救治容器中诺氟沙星胶囊含量为一粒而不是通常的0.1克)。脑白的鹦鹉鱼治疗过程比较漫长,一般需要两周到三周。
鹦鹉鱼掉色和白化问题的原因其实比较复杂,鱼友公认的两大病因是水质问题和水温问题,但也有鱼友认为饲养容器中硝化系统建立不完善是罪魁祸首。不管如何,为了防止这种极易感染的疾病发生,鱼友在平日里一定要精心细致地照料鹦鹉鱼,保证水质优良清新、食物营养搭配合理、日常打理细心周到以及必要的预防用药等等多方面的配合,相信鹦鹉鱼掉色和白化率一定能降低,并最终远离我们的鹦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