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因是什么?
钩虫病是由蛔目的寄生虫——异尖线虫(蛔目异尖科,又称为海兽胃线虫)引起的消化道寄生虫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之一。成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内,以消化道壁上的细胞和组织为食,并能够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由于胃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受到干扰,患者出现消化障碍;大量幼虫在肠道内移动时,可引起腹泻、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等。
部分幼虫可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在全身广泛分布,但是多数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死亡或被杀灭。如果幼虫入侵部位有炎症反应,可以在口咽部发现较多幼虫,检查可见咽喉部发红,分泌物增多;如果侵入眼结膜,可出现眼红、流泪等症状;若幼虫在肺内移行,则出现咳嗽、痰液增多;如在皮下移行,则可出现皮下结节,好发于肘、膝、颈、肩等部位;如果侵袭神经,则可出现面部肌肉抽搐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随着现代医学对这种寄生虫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许多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如阿苯达唑等药物的新应用,使该病的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属广谱抗寄生虫药,对于由寄生虫引起的各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但并非所有寄生虫感染都能用该药治疗。在使用该药前,应明确引起相关症状或体征的病原体是否为寄生虫,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免发生耐药现象。 另外,使用该药前后2周禁止饮用含酒精饮料,孕妇禁用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