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虫病是什么引起的?
根据寄生虫的感染部位,人体寄生虫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 所谓体外寄生虫是指寄生虫的寄生阶段主要在身体表面或体表附属器官(如耳道、鼻腔等)进行。这类寄生虫对人畜的危害较大,由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容易早期发现和治疗。
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蛔目、异尖目、绦目、吸血虫目的成虫及幼虫;疥目、虱目的成虫;蠕目、螨目的幼虫。 体内寄生虫主要指胃肠道中寄生虫,此类寄生虫因可随粪便排出而较易被发现。根据其生活史的不同,又可分为寄生虫和寄生虫。 寄生虫的幼虫在肠道内繁殖,生长为成虫,继而交配产卵,形成卵囊。被消化液分解后,其中的幼虫再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在肝脏等处发育为成虫。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繁殖。
由于蛔科多数寄生虫具有较完整的消化系统,可在胃肠道内吸收营养,因此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存活下来并继续发育,直至出现典型的成虫形态。 异尖目寄生虫的生活史较为特殊,需经过3个不同的宿主,经4个不同的生活史阶段,才能完成1代。因此在预防方法上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有所不同。
防治措施主要是预防传染。对猪应加强检疫,不购买来历不明的猪肉及其制品;注意食品的烹调熟处理,减少寄生虫的发病率;对已感染的动物应及时治疗,以消灭传染源;对易感动物做好预防接种和驱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