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血统有什么用?
对于大多数人类(尤其是年轻、无牵无挂的个体)来说,一只宠物是否可爱,大多时候取决于它的外貌——当然,聪明、独立、不爱闹的狗也很招人喜欢,但通常颜值高的动物更能获得青睐。所以,在繁育宠物的时候,“血统”这个词常和“基因”一起出现在讨论名单里。 因为人类的审美是主观且受种族遗传影响的,同一个物种的不同个体,其外观上的差异可能很大,比如人就有黑白浓淡各异的眉毛、头发;同样,不同家庭的宠物犬,即使来源于同一母本,也可能会因为父母方遗传的影响,而产生微妙的容貌差异。但这些差异,都是基于同一个基因库而发生的,可以理解为同一个“面孔”在不同个体间的细微变化,这种面庞上的细微差异,就是血统的体现。
在评价宠物犬时,除了外貌之外,我们还会考虑一些行为性格方面的属性,如敏感度、活泼程度、服从性等等,这些特征有时也会受到基因的影响。 不过,基因的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宠物饲养过程中,环境因素会对基因所携带的信息产生修正,从而使得后代的表现型(外在可观察性状)与遗传型有所差别。近亲繁殖带来的基因突变,往往是对不良基因的剔除和有益基因的引入。在挑选配种对象时,为了尽可能保留优良基因,同时排除有害基因,近亲繁育应该是不利于狗狗血统延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