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为啥要打狂犬疫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任何未患病的动物都不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注射疫苗唯一的目的就是预防。也就是说,只要猫咪没有发病(即处于潜伏期),不咬伤主人也不接触外界环境,就不可能获得病毒,更不会感染,因此也就不需要注射疫苗了(已经注射过的,根据间隔时间是否够长,决定是否加强接种)。 但问题是,绝大多数猫咪在注射疫苗后都没有出现潜伏期过长导致疫苗失效的问题,因为疫苗之所以要按针剂注射,是因为疫苗的成分复杂,需要多次注射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每次注射必须充分混合,以免形成免疫空白。所以除非疫苗质量出现问题,大多数宠物在正常接种疫苗后不会有什么问题。当然,如果有出现类似问题的,应该立即联系接种医院,确认原因和及时处理措施。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不需要注射疫苗是指“不需要注射该品牌的疫苗”,换句话说,如果该品牌疫苗已经不能起到预防作用(比如长期暴露在危险中,或者接种不到3次),那么就必须更换疫苗品种重新注射,而不是不注射——否则就真有可能出大问题了!
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叫做群体免疫。这指的是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具有某种免疫力的人所占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传染病的流行就会停止。而实现群体免疫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 因为人一旦接种了疫苗,身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有病毒侵入体内时,抗体就会消灭它们,从而减少传染几率、保证健康。 但是,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很多,并不是只有狗猫才需要的。毕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会产生多种抗体,而对病毒的反应机制也有不同。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同样感染了乙肝病毒,有些人会通过自体免疫清除病毒,而有些人却会长期携带,甚至发作。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前者身体产生的抗体能够找到并杀灭进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而后者却不能。这是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与是否注射过疫苗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注射疫苗,体内产生抗体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概率极低而已。但是,如果没有注射疫苗就接触到病毒,体内又没有产生抗体,那么就存在被感染的可能,这就增加了疾病发生的概率。
其实,人疫苗和犬猫疫苗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自动免疫系,即通过首次接种的抗原刺激,身体会自动产生相应抗体;而动物则是被动免疫系,第一次接种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临时性的抗体,必须再次注射(强化免疫)才会产生长效抗体。这也是人们经常说的人用疫苗和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能用在孩子和宠物身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