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穿过的衣服长什么样?

蔺晖茹蔺晖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刚好整理了一些相关史料,来回答这个问题正合适!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越国美女,生于绍兴诸暨苎萝村。因居住地的地势高,被称为“西施”。 据《古越绝稿》记载:“在勾践即位之初……其先有美女曰施夷光者,生于苎萝之西村,故名西施。” 西施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除了容貌倾国之资之外,还有能歌善舞之技,且精于纺织。 吴王夫差为了取悦西施,命人用锦缎为她筑成房屋,供她起居用;又让人用珍奇宝物将屋子装饰得华美无比。而西施则每天在里面歌唱跳舞。

到了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越世家》时,仍可见到有关西施的记载。其中提到:“越王句践之夫人,范蠡之妻……好音,能鼓琴。” 司马迁在这里明确说了,西施善于演奏弹琴,而且非常喜欢音乐。 这就说明,至少在汉武帝之前,人们心目中西施的形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贤德之人。

那么,西汉之后呢? 西施的形象开始走样了。这要从西施的冤案说起。 公元前154年冬十月,吴国爆发内乱,太子被弑。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路(今南京),改名为应天,以为都城。第二年改元“洪武”,建立明朝。 明朝初年,有人上奏朝廷,说西施故里应在浙江诸暨。但是,据《明太祖实录》载: “诸暨民周昭,以故里有西施庙,请命匠塑像,春秋祭祀。”

这话里话外,明明是说西施是诸暨人嘛! 可是偏巧,朱元璋不喜欢别人说他忘本。因为朱家人就是由穷苦农民出身的,最恨别人拿他的出身开玩笑。 所以他就发了火:“西施是我吴人的妇,怎么说是诸暨人呢?” 后来,这位官员只好承认错误。于是朱元璋气消了,事情也弄明白了:

原来,周昭所说“故里有西施庙”是对的,只是把西施的籍贯搞错了。他所说的“故里”,意思是祖籍,指的就是越国,也就是今天浙江、江苏沿海一带。 而朱元璋所说的“故乡”指的是老家安徽凤阳。 从凤阳往东,经过淮河、长江,直到东海,可都属于江南地界儿啊!所以,明世宗朱厚熜才特批了诸暨县西部的土地给西施庙作为香火地。 这个冤案就结死了。后世学者们研究明朝史料时,但凡遇到“诸暨”这个词,必须格外留意,它后面跟着的可都是凶残猛虎啊!

班东正班东正优质答主

西施穿的衣服是布衣。春秋战国时期的布料,大体可分为麻布与丝绸两大类。当时平民百姓只能衣粗布,是用麻、葛织成。贵族穿绫罗绸缎,是用丝织成。古代衣裳的质料贵贱有等。《礼记·玉藻篇》:“天子龙衮,诸候为衰,大夫裨衣,士衤需衣,天子之冕用希,诸侯之冕用黈,大夫士缫,希黈用纁,其余希也缁布。”

葛与麻是衣料的主要原料,其使用早已有之。葛是一种多年生长藤本植物,它的茎皮纤维可以用来织葛布。殷代人民已以葛布为衣,葛与麻皆是优良的韧皮纤维。

商代已普遍养蚕、缫丝,丝织品的品种和花纹也比较多。春秋战国时期,北方丝绸由西域运往西方,后来欧洲人把中国叫作丝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