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不是自带包虫病?
包虫病,又称肠虫病,是由寄生虫—蛔目的异尖科动物异尖线虫(又称为海兽胃线虫)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引起的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异尖线虫外形似箭头,头部有4对触须,中间2对较大,故其头、胸和腹三部分看起来特别明显。成虫体长约3~15mm,宽约1.5~2.0mm,前端细,后端渐粗,呈梭形或“C”字形弯曲,体表光滑或有细毛。
异尖线虫在胃肠道内爬行,遇到胃酸分泌不足时,它就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内繁殖,从而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以及出现相应的症状。由于异尖线虫喜欢在消化道里游走并“打洞”,因此可以引起较广泛的肠道损伤,但是以十二指肠最多见。
异尖线虫的幼虫期多在消化道内死亡,只有个别幼虫才能通过粪便排出。当虫子死亡,虫体被消化液分解时,体内的病原体释放出来,此时若再误食含有病原体的食物,则细菌即可在胃肠道内繁殖,从而引发胃肠炎。 临床表现:
一般感染异尖线虫后会有1~2周的潜伏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并会逐步消瘦、乏力;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易怒、表情淡漠等精神神经症状;婴幼儿患者的表现多不明显,往往易被忽视。
检查可见皮肤瘙痒,特别是腹部和腿部皮肤的皱褶处,可出现抓痕、血疹,尤其是儿童皮嫩,容易出血。严重的患儿可有发热、黄疸。 如果发生急性炎症反应,病人常有上腹部或脐周疼痛,阵发性加剧,部位不固定,排便后不能缓解。少数病人出现结肠狭窄、阻塞,粪便干硬。
慢性者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发作,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止。部分病人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甚至恶病质的体征。
检查可以发现皮肤粗糙干燥,有色素沉着,面颈部等处皮肤抓痕增多,可见脱屑。重者出现贫血、消瘦、水肿,全身衰竭。肝脾、胆囊可轻度肿大,并有压痛。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血液常规化验可有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清蛋白电泳可出现α2球蛋白增高。
粪检有少量粘液、脓细胞和吞噬细胞,但不易发现虫体。必要时可用乙醚麻醉,采集粪便检查,发现虫体可能性更大。 对于怀疑有胃肠道梗阻的病人,应立即检查。方法有X线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造影。还有纤维内镜和腹腔镜的检查。
确诊有赖于从消化道取出含有幼虫阶段的异尖线虫。
治疗: 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对消化不良、营养障碍、消瘦等症状采用支持疗法。
异尖线虫不耐高温,56℃以上时,3 min即可被杀死。因此对清洁的食物可用煮沸消毒法,对于难以煮熟的食物应仔细清洗,去除污染表面,彻底煮熟煮透再吃。 对可疑污秽物品可用5%苏打水浸泡,或煮沸20min,也可用84消毒液浸泡,但不能与含氯制剂同时使用。 对已感染的器具应彻底清洗消毒,避免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