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鹿寿命有多少年?
我们这里有一种叫“狍子”的动物,学名“狍羚(Capreolus capreolus)”,看起来像小号的鹿,四肢细长,体型矮小,头圆耳朵大,雄雌一样漂亮,喜欢群居,以嫩草为主食,偶尔也吃树叶。它跟梅花鹿、马鹿、驯鹿不一样,不是鹿科而是羊亚科的动物,和野山羊或者岩羊比较接近。 我1987年在内蒙古草原上见过成群的狍子,当时以为它们是一种类似羊的野生动物。后来在东北的林区见到很多一次。这种动物非常胆小,见人就跑,因为体形小的缘故,逃跑的时候快得很惊人,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据当地人说,它不怕人,你拿着枪靠近它也无所谓,不过不要拿刺刀去挑逗它,它会突然发飙撞飞你。
据说这玩意儿肉好吃,是野味,但是我从来没有亲手烤过一只,有点遗憾。 后来读了《山海经》才知道中国古书早就记载了这种可爱的动物: 《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处,民食之。”“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可以御火。其名曰鸩,其肉有毒,可以吃。”
这个“鸩”就是传说中的毒鸟,形状像鸮(猫头鹰),羽毛呈青色并且带有红色的尖端,啄是黄色的,眼睛能看得见,但是它的名字今天已经作为毒鸟的代名词了。根据郭璞注,这种鸟“今谓之鸩”——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称呼它为“鸩”。
这种鸟在汉代画像石中有出现,证明是汉朝人常见鸟类之一。 上图:山东嘉祥汉武梁祠石刻画像——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人们捕捉野生动物的场景。图中的动物正是狍子!(图片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