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有病怎么办?
1、白点病 [病因] 水中溶氧不足,造成生理性缺氧;新买的鱼只原处不适应。 [防治]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可置鱼缸于空气流通之处,或有微打氧气泵加氧。若原处适应不了,须单独饲养几天,待其适应后,再行混养。 [症状] 病鱼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纤维状分泌物,在眼眶周围、鳃盖、胸鳍、尾柄处较明显。严重时,全身布满白色绒毛状的卵圆虫,体色变浅,呼吸急促。
[检查] 仔细观察,可见到体表有许多小白点,用放大镜观察到时,极容易确定诊断。 [治疗] 治疗白点病,可用食盐水浸泡病患部位,使浓度达到3%左右(用开水溶解食用盐),浸泡时间约5~10分钟。此方法对小白点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还可采用氯霉素溶液浸泡的方法进行治疗。将患鱼置于浓度为5%的氯霉素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2—3天即可见效。 对已经感染的鱼类,可采用全池(缸)用药法治疗。即向鱼缸内投放适量药物,让药浴充分接触鱼缸内的壁及水体,进行全池(缸)消毒.这种方法适用于数量少、病情不严重的金鱼,以及体质较好的热带鱼。
还可用高锰酸钾液擦拭发病的鱼体,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每周一至二次.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方法是,把高锰酸钾粉剂按1:200的比例(即一毫克的高锰酸钾,配置成两升的溶液)溶于开水中,制成1%的溶液,待冷却后将病鱼放入浸洗5~1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数日。
一般说来,经过上述处理方法,数日后均可显效或治愈。如果治疗及时,病程一般为7天左右。否则,可能形成烂尾烂躯等严重症状,治疗起来就比较费时费力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用药物直接浸泡还是全池(缸)消毒,药液不宜过多,以防发生中毒事故。同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鱼缸,以防止各种药品发生反应,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有毒物质。
2、肠炎病 [病因] 多由寄生虫和有害细菌传染引起。 [症状] 病鱼厌食,身体瘦弱;肛门发黑、肿胀,并不断排出灰白色粘液便;严重者肛门松弛,直肠脱出,粘液便呈红色。 [检查] 用小镊子轻轻夹出新排出的黏液便,观察其颜色、性状,以断定病原。如有寄生虫,用显微镜观察黏液便中的寄生虫形态,以确定是属寄生虫引起的肠炎,还是属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
[治疗] 对于轻度感染肠炎的病鱼,可投喂消炎药物。如口服土霉素,每次50~100毫克,每天2次,连喂4~5天;或四环素,每次50~100毫克/公斤体重,每天2次,连喂7天;或红霉素,每次50毫克/公斤体重,混合在水里让病鱼浸泡。对重度和久治不愈的肠炎患者,可灌肠处理。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处,每日1次,每次15分钟左右。也可用0.02%~0.05%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病灶,并用棉签蘸取药水涂抹患处。
特别提醒:切忌将药片放在活饵中喂养,以免饵料被药毒污染而直接传染给病鱼。对于体质较弱者,应加强营养,适当投饵,增强抵抗力。同时,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