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会造成肾衰竭么?

龚倩澜龚倩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今年1月29日,因感冒发烧到39度,去社区门诊就诊,医生给开了2瓶氯化钠注射液和2支利巴韦林注射液(具体用量忘了),让我回家输液;回家后按医生要求开始输液,大约在0.5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随后马上停止输液并到医院就医,经检查后诊断为“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医院随即对我进行抢救,经过一夜的观察与治疗,次日情况好转出院; 出院后坚持服药、定期化验、关注肾功(血肌酐和尿素氮上升明显),1周后基本康复。但自那次以后,经常感到腰膝酸软乏力,特别是干活后感觉特别累,而且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经常认错人。 我以前身体很不错,常年坚持锻炼,也没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所以很担心是这次输液造成的肾功能损伤,求各位大神帮我鉴定一下!

徐离柏怡徐离柏怡优质答主

输液是临床治疗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给药方式,它起效快,作用强,对于抢救危急重病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对于输液的态度却越来越矛盾,一方面,去医院看病时,会主动跟医生要求输液治疗,认为输液比吃药好得快。一方面,看到各种关于输液危害的报道,认为能不输液就不输液,能输一次就不输两次。输液到底能不能经常输?会像传言中所说的那样“输液1次=杀1次脑细胞”、“输液1次=给肾插1刀”吗?

输液有严格的适应证

输液有严格的适应证,需要医生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病人的身体基础情况决定。

医生一般只有在患者进食困难,无法通过口服补充液体或者口服无效时,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大出血、严重创伤、失液等导致的休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未得到缓解时,才会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这三种情况是输液的“硬指征”。而具体的输液速度、输液总量、输液种类以及输几天,都还需要医生进一步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所以,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病情尚轻,能够进食,生命体征稳定,是不需要输液治疗的。

输液有风险,但风险率很低

输液有风险,但这必须放在一个概率的框架下来考量。实际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低:按照目前临床用药情况粗略估计,发生一般性输液反应的频率大概是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而发生严重输液反应及导致死亡的患者,至少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因此,如果把偶尔输液比喻成抽彩票,那么抽中大奖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大多数医生及患者对输液不良反应都抱着“大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所以完全可以忽略”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是正确的。

输液≠输液反应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输液本身是一项相对成熟的医疗技术,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但这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副反应有液体渗漏、过敏反应、热源反应、严重过敏反应、肺水肿等。这些反应,统称为输液反应。输液反应的出现主要跟输注过程的无菌度、血管活性、患者个体差异、原发疾病等多种病因有关。输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从某种程度上讲,三甲医院比基层医院更低,因为三甲医院的用药标准和无菌程度更加专业严格。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碰到自己或者身边人出现输液反应的问题时,都倾向于指责医生,但其实患者自己也是输液安全的保卫者。如果患者在输液前,没有向医生详细说明既往的过敏历史等个人情况,或者没有详细阅读输液前的签字同意书,就贸然接受治疗,导致最终自己出现输液反应,就不好再把责任全部推给医生了。

输液次数是医院质量指标,患者尽量选择大医院

因为输液本身有导致不良反应和医院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真菌菌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风险,所以,输液次数被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当成评价医院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比如对于同一种疾病,基层医院会比三甲医院输液率(含静脉输液及静脉留置针输液)高,平均输液天数也长。所以,当必须输液时,能去大医院就不要去小医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