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猫咪体内驱虫?
猫咪体内寄生虫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猫咪生性活泼,很容易从口腔感染寄生虫,尤其是猫采食了感染了寄生虫的饵食或饮用了含有感染水的源以后。如消化道线虫的钩虫是猫体内寄生虫感染的最主要种类。成虫为线状,喜在肠道横过绕成8字型,故又称为两栖钩虫。感染后,猫出现消化障碍、贫血、消瘦及被毛粗乱等症状,严重时引起呕吐与抽搐。
对于体内寄生虫的防治,一般采取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寄生虫感染率较低或尚无明确的感染时,可每年驱虫一次。在感染率较高或已发现寄生虫感染时,则需要及时驱虫。
1、驱体内寄生虫的原则
在临床中驱体内寄生虫时应注意的原则为:一是要彻底安全,二是剂量合适,三是要连续彻底,即需间隔2~3周左右再次进行驱虫,否则前次驱虫未能完全驱除的虫体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反而使寄生虫增多,增加药物治疗的难度和药物的使用剂量。
2、驱虫药的使用种类
在临床常用的驱虫药有吡喹酮、丙硫咪唑、硝硫氰胺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丙硫咪唑。该药驱虫谱较广,对绦虫、蛔虫、线虫均有较好的驱除作用。同时安全性也较高,剂量为5~l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1次即可,连用两次的驱虫效果比一次好。一般驱虫后,停药2周左右,再重新驱虫为宜。当对肠内寄生虫数量很大或抵抗力较强时,可以1个月后再次驱虫,在夏天和冬季各进行1次。
用药注意事项
驱虫要彻底、安全、准确。驱虫药有毒,不能随意加大剂量,以免引起中毒甚至死猫。驱虫前要进行称体重、定量给药,并且要注意卫生。另外,药物应在兽医指导下应用。一般应在体温恢复正常后进行,病猫咪最好先驱虫,再投药。